新一天的太阳还没升起,马桶成型车间的工人就已经到了车间。他们总是在早上四点起床,准备好一天的饭食后来就到车间,开始一天漫长的工作。马桶成型车间一般都是招收夫妻,俩人负责一条生产线,这样男女搭配,可以互补各自工作上的缺陷。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四点三十分到七点的时候,空气的温度与湿度十分适合注浆工作。这个时候进行注浆作业,浆液不会凝固得太快,成型的马桶出现裂缝的几率会大大减少。这样,后面的工序就会减少许多,成品率也会提高。对于以计件方式获取薪酬的马桶成型工人来说,成品率就是金钱。
到了车间,工人们把饭食放到固定的位置,早饭还未吃,就要带起口罩为注浆做准备。他们先把昨天已经清洁过了一次的模具再清洁一次,刷上滑石粉,再用稀释了的浆水轻轻刷上一遍,才能够把石膏模具的各部分组装起来。石膏模的组装不单需要力气,还要有着足够的细心。因为石膏模具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完全契合的,或是生产的时候留下了缺陷,或是多次使用模具磨损,模具的各部分的接合面之间总会有些缝隙。在男人组装了模具之后,女人就用黄泥巴把各处的缝隙堵上,以免漏浆。将模具组装好了之后,男人们还要用铁箍和木架来把模具合紧,一切准备好了之后,男人们都热得脱去了上衣,女人们的头上也沁出了点点汗珠,天已经蒙蒙亮了。
模具准备好了以后,就得做注浆的准备。这个时候女工们就会把注浆的龙头收集起来,到浆料回收口处放浆。这时候的放浆并不是将浆液放到石膏模具里面去,而是将放了一夜的浆液中可能存在的空气和小结块翻出来,以免影响马桶原坯在成型的过程中出现气泡和裂缝。气泡和裂缝可是马桶的杀手,成型工人的大敌。一旦在原坯中出现了气泡和裂缝,又在各次油检中检查不出来的话,到最后烧成的马桶只能当作废品砸掉。这样的话,成型工人不但拿不到计件工资,还要被倒扣十块钱一件的原料费。同时,烧成了的马桶不能再次循环烧制,只能砸碎了,用于铺路,或者干脆作为污染废弃物填埋。
在把泥浆调试好之后,成型工人就把泥浆注入一个桶子里面,然后用一种阔口的漏斗在桶子里沾上一些泥浆,放在注浆口上。这种阔口的漏斗并不像我们平常的漏斗有一个尖细的管子,而像是把平常的漏斗截取一段,只取上面一部分使用。而石膏模上的注浆口只有一指大小,一个马桶主体的石膏模上都有多个小孔。在把漏斗准备好后,成型工就拿着注浆龙头分别往漏斗注浆。注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必须保持漏斗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浆液,避免浆液风干后堵死了注浆口,从而使得马桶无法成型。
在忙完了这一切的时候,时间已经快到六点,成型工人们终于可以歇一口气。在保证漏斗有浆液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吃点带过来的早饭。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在灰尘飞扬的车间里面就餐,这会对他们的健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吃过早餐之后,成型工人们又要开始忙活了。他们在保持马桶主体浆液水平的同时,又开始了对马桶配件的注浆,还要对昨天已经成型并风干了的马桶进行油检。油检是一件十分需要观察力和耐心的工作,工人们要一手拿着灯泡,一手拿着毛刷,用蘸了煤油的毛刷在马桶的表面都刷上一遍,并在煤油挥发之前尽快地标出出现了问题的地方,以便进一步修补。如果不是很大的缺陷,工人们都会当场对其进行修补。
时间在油检中飞快地过去了,两个小时以后,工人们停止了油检,开始对马桶放浆。经过两个小时的干燥,马桶主体已经基本成型,但是马桶排水管的中空还要经过放浆来实现。这个时候的放浆,就是把排水管中未凝结的,多余的泥浆排出。工人们弯下腰,半趴在地上,把预先塞在放浆孔里的塞子拔下,用桶接下漏出来的浆液,然后将浆液倒到浆液回收口中循环利用。
两个小时后,成型工人开始把石膏模上的通气管拔掉,然后移去顶部的石膏板,清洁注浆口和表面。这个时候的马桶还没完全固化,工人们便趁机补孔。补孔也是一个需要技术的工作,这个工序是要把注浆口和通风口在注浆过程中在马桶体表留下的空洞作修补。工人们首先要用小刀把孔洞上多余的泥挖掉,然后在预备好的半干的小块泥板上剐出一块大小相近的漏斗形泥块,蘸水填到孔洞上去,并把表面压平。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要求工人用力适度,要迅速做好这一工作,没有一定的经验是很难做到的。
在把孔补好之后,工人们用风管伸到马桶的排水孔等比较难以风干的位置促进风干,等马桶基本固结了,工人们就把两侧的石膏板也移除,用木桩承托起马桶的水缸部位,便开始第一次检查和修补。这一次检查并没有使用煤油,而是用灯光和肉眼检测,在发现了小裂缝的地方,工人们用一柄尖头的小刀沿着裂缝戳一些小洞,然后用水刷一遍,直到把缝隙填好。对付裂缝不能只用一些水把表面粘合了事。如果只是用水粘合,而不用小刀戳洞,在马桶深处的裂缝就不能被填补上,这样的话,在烧制之后因为桶体脱水的缘故,马桶体表就会出现一道明显的裂痕,这样的马桶就只能报废了。而对于有一些无法修补的大裂缝和气泡的马桶,只能将其打碎回收。